免費注冊 找回密碼

婦產科主治醫(yī)師歷年真題及答案整理(4)(2)

時間:2009-12-30 13:23來源:婦產科主治醫(yī)師考試 作者:lengke 點擊:
  參考答案
一、名詞解釋
1. 產婦在新產后至產褥期中所發(fā)生與分娩或產褥有關的疾病,稱為產后病。
2. 胎盤娩出后至生殖器完全恢復,一般在產后6~8周內。
3. 產后發(fā)生四肢抽搐,項背強直,甚則口禁,角弓反張,稱為產后痙證.
4. 產婦分娩后,突然頭暈眼花,不能坐起或心胸滿悶,惡心嘔吐,痰涌氣急,心煩不安,甚則口禁神昏,不省人事,稱為產后血暈.
5. 產后以小腹疼痛為主證者,稱產后腹痛,其中因瘀血引起的,又稱”兒枕痛”
6. 產后惡露持續(xù)二十天以上仍淋漓不斷者稱為惡露不絕
7. 產褥期內,出現發(fā)熱持續(xù)不退,或突然高熱寒戰(zhàn)并伴有其它癥狀者,稱為產后發(fā)熱.
二 填空題
1. 病痙 病郁冒 大便難
2. 亡血傷津, 瘀血內阻, 外感六淫或飲食房勞所傷
3. 小腹痛與不痛, 大便通與不通,乳汁的行與不行和飲食多少
4. 勿拘于產后, 勿忘于產后, 氣血, 祛寒勿過于溫燥, 清熱勿過于苦寒
5. 禁大汗, 禁峻下, 禁通利小便
6. 身體虛弱、氣血生化乏源或肝郁氣滯、乳汁運行受阻;氣血虛弱;補養(yǎng)氣血;肝郁氣滯;疏肝解郁
7. 免懷散;皮硝
8. 調氣血、合營衛(wèi)
9. 血虛氣脫型,痰阻氣閉型
10.發(fā)生于新產后,痛在下腹部,多為陣發(fā)性,不伴有寒熱等癥
11.小腹隱痛,按之痛減,惡露量少色淡;小腹疼痛,惡露量少,色暗有塊
12.產婦臟腑風冷,使血凝滯在小腹,不能流通,令結聚疼痛
13.沖任不固,氣血運行失常
14.色淡紅,量少,質清稀,無臭氣;色紅或紫,質稠粘而臭穢;色紫黯有塊,量少淋漓不爽
15.發(fā)熱惡寒,伴有小腹疼痛、拒按,惡露有臭味;寒熱時作,惡露量少,小腹拒按;惡露發(fā)熱,肢體疼痛,咳嗽流涕;微熱自汗;高熱神昏,驚厥
16.產后氣虛,衛(wèi)陽不固或陰虛內熱,浮陽不斂,迫汗外溢所致
17.婦女產褥期內,出現肢體關節(jié)酸痛、麻木、重著者
三、判斷題
1.× 2.× 3.×4.√ 5.√ 6. × 7.√ 8.× 9.×10.√ 11.√ 12.× 13√14. ×15.×16.√17. ×18.√ 19.× 20.×

四、問答題
1. 簡答題
(1)在新產后至產褥期中所發(fā)生與分娩或產褥有關的疾病,稱為“產后病”
(2)產后“三沖”是指沖心、沖胃、沖肺。
(3)產后病的病因病機可歸納為三個方面;一是亡血傷津,由于分娩用力,出汗和產傷或失血過多,使陰血暴亡,變生他病;二是瘀血內阻,產后瘀血濁液易生瘀滯,或胞衣殘留或感染邪毒,均可導致瘀血內阻,敗血為;三是外感六淫或飲食房勞所傷。
(4)產后病的特點是亡血傷津,瘀血內阻,多虛多瘀,當本著“勿拘于產后,亦勿忘于產后”的原則。
(5)產后病選方用藥,必須照顧氣血,行氣無過耗散,消導必兼扶脾,寒癥不宜過用溫燥,熱癥不宜過用寒涼,應因人因證,靈活掌握。勿犯虛虛實實之戒。
感染邪毒型:解毒鎮(zhèn)痙,活血祛風。方用撮風散。
(6)產后發(fā)生四肢抽搐,項背強直,甚則口噤,角弓反張,稱為產后痙病。產后子癇也為產后發(fā)生四肢抽搐等癥但伴有高血壓,水腫和蛋白尿等特征。產后痙病之感染邪毒型實際為產后破傷風癥。
(7)產后發(fā)熱,病因不同,癥狀各異若發(fā)熱惡寒,伴小腹疼痛,拒按,惡露有臭氣,則為感染邪毒;若高熱神昏,驚厥,屬產后發(fā)熱危重癥;寒熱時作,惡露量少,小腹拒按,為血瘀發(fā)熱。惡寒發(fā)熱,肢體疼痛,咳嗽流涕,為外感發(fā)熱。炎熱季節(jié),身熱多汗,口渴心煩,體倦少氣,為中暑發(fā)熱。產后失血過多,微熱自汗,為血虛發(fā)熱。
(8)產后缺乳的特點是產后排出的乳汁量少,甚或全無,不夠喂養(yǎng)嬰兒。乳癰缺乳因乳癰致缺乳,乳癰表現為惡寒發(fā)熱,乳房紅腫熱痛,繼則化膿潰破成癰。
(9)氣血虛弱:補氣養(yǎng)血,佐以通經。方用通乳丹。
肝郁氣滯:疏肝解郁,通絡下乳。方用下乳涌泉散。
(10)回乳的方法有三。一是用麥芽200g、蟬蛻5g,水煎作一天服;二是免懷散,藥用紅花、赤芍、當歸尾、川牛膝水煎服,連服三劑;三是皮硝120g裝于皮袋,排盡乳汁后,敷于乳部,并扎緊,待濕后更換之。
五、病案分析
(1)病因病機:產時寒邪入侵,或胎衣不下,瘀血滯于胞宮。
治法:活血化瘀,散寒止痛
方藥:生化湯加益母草
當歸 川芎 桃紅 炮姜 炙甘草 益母草
(2)病因病機:血被寒凝,瘀阻胞絡胞脈。
治法:活血化瘀
方藥:生化湯加益母草、炒蒲黃
當歸 川芎 桃紅 炮姜 炙甘草 益母草 炒蒲黃
(3)病因病機:產后瘀血內阻,營衛(wèi)失調
治法:活血化瘀
方藥:生化湯加丹參 丹皮 益母草
當歸 川芎 桃紅 炮姜 炙甘草 丹參 丹皮 益母草
(4)病因病機:產后氣虛不能通調水道,膀胱氣化失助。
治法;補益通利
方藥;補中益氣湯加桔梗 通草 茯苓
黨參 炒白術 黃芪 陳皮 柴胡 升麻 當歸 炙甘草 桔梗 通草 茯苓
(5)病因病機:產后傷血耗陰,陰虛生熱,熱擾于內。
治法:養(yǎng)陰益氣,生津斂汗
方藥:生脈散加煅牡蠣、浮小麥
黨參 麥冬 五味子 煅牡蠣 浮小麥
(6)病因病機:產后血虛,筋脈失養(yǎng)。
治法:養(yǎng)血益氣,溫經通絡
方藥:黃芪桂枝五物湯加秦艽、當歸、雞血藤
黃芪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棗 秦艽 當歸 雞血藤

頂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發(fā)表評論
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(guī),嚴禁發(fā)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動的言論。
評價:
表情:
驗證碼:點擊我更換圖片
 
招生方案 | 免費試聽 | 報名演示
課件更新 | 網校介紹 | 答疑周刊
網校學員——快速注冊通道
衛(wèi)生資格考試培訓

婦產科主治醫(yī)師考試視頻課程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