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注冊 找回密碼

2012年護士資格證重點輔導第一章 第9節(jié) 冷熱療法

時間:2012-04-23 15:45來源:護士資格考試 作者:lengke 點擊:
  

第九節(jié) 冷熱療法

  一、冷療法
 。ㄒ唬├浏煹淖饔
  1.控制炎癥擴散 冷可使皮膚血管收縮,局部血流減少、減慢,降低細胞新陳代謝和微生物的活力,限制了炎癥的擴散。適用于炎癥早期的病人。
  2.減輕疼痛 冷可抑制細胞活動,降低神經(jīng)末梢的敏感性而減輕疼痛。冷也可使血管收縮,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,減輕由于組織充血、腫脹而壓迫神經(jīng)末梢所導致的疼痛。
臨床上常用于牙痛、燙傷等病人。
  3.減輕局部充血或出血 冷可使毛細血管收縮,血流量減少,血流速減慢,從而減輕局部組織的充血、出血。常用于扁桃體摘除術(shù)后、鼻出血、局部軟組織損傷早期的病人。
  4.降低體溫 冷直接與皮膚接觸,通過傳導、蒸發(fā)等物理作用,來降低體溫。臨床上常用于高熱、中暑等病人。對腦外傷、腦缺氧病人,可利用局部或全身用冷,降低腦細胞的代謝,減少腦細胞需氧量,以利于腦細胞功能的恢復。
 。ǘ├浏煹挠绊懸蛩
  1.冷療的方式 冷療的方式有干法和濕法,
一般濕法比干法效果好,所以干冷法的溫度應比濕冷法低一些,才能達到治療效果。
  2.冷療的部位 因皮膚的厚薄不同,不同部位的冷療,效果也不同,
一般皮膚較薄的部位對冷更為敏感。另外,冷療效果還受血液循環(huán)情況的影響,如在頸部、腋下、腹股溝等體表較大的血管流經(jīng)處置冷,因血液循環(huán)良好,冷療效果更好。
  3.冷療面積 冷療的效果與用冷面積大小成正比,如冷療面積大則反應強;如冷療面積小,反應則弱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冷療面積越大,機體的耐受性越差,越易引起全身反應。
  4.冷療時間 冷療的效應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產(chǎn)生,并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強,
一般用冷時間為1530分鐘。時間過長會引起繼發(fā)性效應,不但抵消治療效果,還可導致不良反應,出現(xiàn)凍傷等,甚至造成組織細胞死亡。
  5.溫度差 冷療的溫度與體表皮膚的溫度相差越大,機體對冷刺激的反應越強,反之則越弱;另外,環(huán)境溫度也會影響冷療效果,如在冷環(huán)境中用冷療,冷效應會增強。
  6.個體差異 病人機體狀況、精神狀態(tài)、年齡及性別不同,對冷療的耐受力不同,反應也不相同。如年老病人,因感覺功能減退,對冷療刺激反應比較遲鈍;嬰幼兒因體溫調(diào)節(jié)中樞未發(fā)育完善,對冷療反應較為強烈;女性病人對冷的感受較男性敏感等。
 。ㄈ├浏煹慕勺C
  
1.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障礙 冷療可使局部血管收縮,繼續(xù)加重血液循環(huán)障礙,導致組織缺血、缺氧而變性壞死,因此對休克、大面積受損、微循環(huán)明顯障礙的病人,不宜用冷療。
  2.慢性炎癥或深部有化膿病灶 冷療可使局部血流量減少,影響炎癥吸收。
  3.對冷過敏 對冷過敏的病人冷療后可出現(xiàn)皮疹、關節(jié)疼痛、肌肉痙攣等現(xiàn)象。
  4.禁忌用冷的部位
  1)枕后、耳廓、陰囊處:用冷易引起凍傷。
  2)心前區(qū):用冷可反射性引起心率減慢、心律不齊。
  3)腹部:用冷易引起腹瀉。
  4)足底:用冷可反射性引起末梢血管收縮,影響散熱;還可引起一過性的冠狀動脈收縮。
 。ㄋ模├浏煹姆椒
  1.局部用冷法
 。1)冰袋或冰囊的應用
  1)目的:多用于降低體溫、減少出血及減輕局部疼痛。
  2)操作步驟
  備齊用物,將冰塊放入帆布袋內(nèi),用錘子敲成小塊,放入盆中,用冷水沖去棱角,以免其棱角損壞冰袋而漏水,造成病人不適。
  將小冰塊裝入冰袋或冰囊內(nèi)約12滿,排盡空氣,扎緊袋口后擦干,然后倒提抖動,檢查無漏水裝入布套。
  攜冰袋至床旁,核對解釋后,將冰袋放于需要部位。高熱病人降溫,可放在前額、頭頂、頸部、腋下、腹股溝等部位;扁桃體摘除術(shù)后,冰囊可放在頸前頜下,必要時,可向病人說明,用三角巾兩端在頸后部系好;鼻部冷敷時,應將冰囊吊起,僅使其底部接觸鼻根,以減輕壓力。
  用冷時間:
30分鐘。
  用畢整理用物,安置病人,整理床單位。
  將冰袋倒空,倒掛晾干后,吹入少許空氣,擰緊袋口存放于干燥陰涼處,以免兩層橡膠粘連。
  洗手,記錄冷療的部位、時間及冷療的效果和反應。
  3)注意事項
  注意觀察冷療部位血液循環(huán)情況,如局部皮膚出現(xiàn)蒼白、青紫、麻木感等,須立即停止用冷。
  冷療過程中,應注意隨時觀察冰袋有無漏水,冰塊是否融化,以便及時更換或添加。
  
用冷時間須準確,最長不超過30分鐘,如需再用應間隔60分鐘。
  用于降溫時,應在冰袋使用后30分鐘測體溫,并記錄。
 。2)冰帽或冰槽的應用
  1)目的:
用于頭部降溫,采用以頭部降溫為主、體表降溫為輔的方法,為防止腦水腫,降低腦細胞的代謝率,減少其耗氧量,提高腦細胞對缺氧的耐受性,從而減輕腦細胞的損害。
  2)操作步驟
  備齊用物,將冰塊放入帆布袋內(nèi),用錘子敲成小塊,放入盆中,用冷水沖去棱角,將小冰塊裝入冰帽或冰槽內(nèi)。
  攜冰帽至床旁,核對解釋后,將病人頭部置于冰帽或冰槽內(nèi),后頸部和兩耳處墊海綿墊,兩耳塞不脫脂棉,防止水流入耳內(nèi)。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兩眼。將排水管置于水桶中。
  觀察病人體溫、局部皮膚情況,以及全身反應和病情變化。
  用畢整理用物,安置病人,整理床單位。
  冰帽處理同冰袋。將冰槽內(nèi)冰水倒空,消毒后備用。
  洗手,記錄冷療的時間、冷療的效果和反應。
  3)注意事項
  觀察頭部皮膚的變化,尤其是耳廓部位應注意防止發(fā)生青紫、麻木及凍傷。
  觀察體溫,
為病人測肛溫,每30分鐘一次。
  觀察病人的心率,防止心房、心室纖顫或房室傳導阻滯等的發(fā)生。
 。3)冷濕敷法
  1)目的:多用于降溫、止痛、止血及早期扭傷、挫傷的水腫。
  2)操作步驟
  備齊用物攜至病人處,核對解釋,以取得配合。
  病人取舒適體位,在冷敷部位下面墊橡膠單及治療巾,局部涂以凡士林,上面蓋一層紗布。
  將敷布浸于冰水或冷水中,用長鉗擰敷布至不滴水為度,抖開折好,敷于患處。
  及時更換敷布,每23分鐘一次,冷敷時間為1520分鐘。
  冷敷完畢,用紗布擦凈患處,整理用物。
  安置病人,整理床單位。
  洗手,記錄冷敷的部位、時間及冷敷的效果和反應。
  3)注意事項
  觀察局部皮膚的變化及病人的全身反應。
  敷布浸泡需徹底,擰至不滴水為度,并及時更換敷布。
  冷敷部位如為開放性傷口,應按無菌原則處理。
  2.全身用冷法 全身用冷法包括乙醇拭浴和溫水拭浴法,通過蒸發(fā)和傳導作用,來增加機體的散熱,多用于高熱病人的降溫。
 。1)乙醇拭浴
  1)用物:
治療碗內(nèi)盛25%35%乙醇200300ml(溫度3234℃左右),小毛巾或紗布2塊,大毛巾,冰袋及套,熱水袋及套,必要時備便器、清潔衣褲1套及屏風。
  2)操作方法
 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,核對病人,作好解釋,關閉門窗,用屏風遮擋,松開床尾蓋被,協(xié)助排便,松解衣褲。
  
將冰袋放置于頭部,以助降溫,并可防止拭浴時全身表皮血管收縮,引起頭部充血。將熱水袋放置足底,使病人感覺舒適,并促進足底血管擴張,有利于散熱。
  拭浴方法:將浸濕并擰至半干的小毛巾纏于手上成手套式,以離心方向拍拭,每側(cè)3分鐘,再用大毛巾擦干皮膚。
  拭浴順序:a.雙側(cè)上肢:先擦拭頸部外側(cè)面、上臂外側(cè)、手背,再擦拭側(cè)胸部、腋窩、上臂內(nèi)側(cè)、手心;以同法擦拭另一上肢。b.背部:病人側(cè)臥,從頸部向下擦拭整個背、腰部,穿好上衣;c.雙側(cè)下肢:先擦拭髖部、大腿外側(cè)、足背,再擦拭腹股溝、大腿內(nèi)側(cè)、踝部;最后擦拭股下、腘窩、足跟;以同法擦拭另一下肢,穿好褲子。
  撤去大毛巾及熱水袋,蓋好被子,取舒適臥位,整理床單位。
  整理用物,洗手,記錄。
  
30分鐘后測量體溫,并記錄在體溫單上,如體溫降至39℃以下,應取下冰袋。
  3)注意事項
  
因全身用冷面積較大,拭浴中應注意觀察病人的反應,如有面色蒼白、寒戰(zhàn),或脈搏、呼吸異常時,應立即停止拭浴,并報告醫(yī)生。
  在擦至腋窩、肘部、腹股溝、腘窩等血管豐富處,應稍用力擦拭,并將停留時間延長些,以利于散熱。
  一般拭浴時間為1520分鐘,以免病人著涼。
  禁忌擦拭后頸部、心前區(qū)、腹部和足底。
  新生兒、血液病病人等禁忌使用。
  2)溫水拭浴用于高熱病人降溫。
  方法:盆內(nèi)盛3234℃的溫水23滿,其余用物、操作方法、注意事項同乙醇拭浴。

  二、熱療法
  (一)熱療的作用
  1.促進炎癥的消散和局限
熱療可使局部血管擴張,血流速度加快,利于組織中毒素的排出;同時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增加血流量,加快新陳代謝,增強白細胞的吞噬功能。因而在炎癥早期用熱可促進炎性滲出物的吸收和消散;在炎癥后期用熱,可因白細胞釋放蛋白溶解酶,溶解壞死組織,從而有助于壞死組織的清除及組織修復,使炎癥局限。
  2.緩解疼痛 熱療能降低痛覺神經(jīng)的興奮性,改善血液循環(huán),減輕炎性水腫,加速致痛物質(zhì)的排出及滲出物的吸收,從而解除局部神經(jīng)末梢的壓力。熱療還可使肌肉、肌腱和韌帶等組織松弛,可緩解因肌肉痙攣、關節(jié)強直而引起的疼痛。常用于腰肌勞損、腎絞痛、胃腸痙攣等病人。
  3.減輕深部組織充血 熱療可使局部血管擴張,體表血流增加,因而相對減輕深部組織的充血。
  4.保暖 熱療可使局部血管擴張,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使病人感到溫暖舒適。多用于危重、年老體弱、小兒及末梢循環(huán)不良病人的保暖。
 。ǘ岑煹挠绊懸蛩
  1.用熱方式 熱療的方式分為干熱法和濕熱法,
濕熱法由于水傳導熱的能力比空氣強,且滲透性大,因而熱療的效果比干熱法更好。所以,使用濕熱法時,水溫應低于干熱法。
  2.熱療的部位 因皮膚的厚薄不同,不同部位的熱療,效果也不同,
一般皮膚較薄及經(jīng)常不暴露的部位對熱更為敏感。另外,熱療效果還受血液循環(huán)情況的影響,血液循環(huán)良好的部位,熱療效果更好。
  3.熱療面積
熱療的效果與用熱面積大小成正比,如熱療面積大則反應強;如熱療面積小,反應則弱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熱療面積越大,機體的耐受性越差,越易引起全身反應。
  4.熱療時間 熱效應與熱療的時間長短不成比例關系,一般熱療的效應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產(chǎn)生,并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強,用熱
時間多為1030分鐘。時間過長會引起繼發(fā)性效應,不但抵消熱療效果,還可導致不良反應,引起燙傷等。
  5.溫度差 熱療的溫度與體表皮膚的溫度相差越大,機體對熱刺激的反應越強,反之則越弱;另外,環(huán)境溫度也會影響熱療效果,如用熱時室溫過低,散熱就快,熱效應也會降低。
  6.個體差異
病人機體狀況、精神狀態(tài)、年齡及性別不同,對熱療的耐受力不同,反應也不相同。如年老病人,因感覺功能減退,對熱療刺激反應比較遲鈍;嬰幼兒對熱療反應較為強烈;女性病人對熱較男性敏感等。故對此類病人用熱時要加倍小心,以防燙傷。
 。ㄈ岑煹慕勺C
  1.
急腹癥尚未明確診斷前 熱療能夠減輕疼痛,因而掩蓋病情真相而貽誤診斷和治療。
  2.
面部危險三角區(qū)感染化膿時 因面部危險三角區(qū)血管豐富又無靜脈瓣,且與顱內(nèi)海綿竇相通,熱療能使該處血管擴張,血流量增多,導致細菌和毒素進入血液循環(huán),使炎癥擴散,造成顱內(nèi)感染和敗血癥。
  3.
各種臟器內(nèi)出血時 因熱療可使局部血管擴張,增加臟器的血流量和血管的通透性,而加重出血傾向。
  4.
軟組織損傷早期(48小時) 軟組織損傷,如挫傷、扭傷或砸傷等早期,忌用熱療。因熱療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,從而加重皮下出血、腫脹及疼痛。
 。ㄋ模岑煹姆椒
  熱療的方法有干熱法和濕熱法兩種,
干熱法包括熱水袋、紅外線、鵝頸燈等;濕熱法包括濕熱敷、熱水坐浴、溫水浸泡法等。
  1.干熱法
  (1)熱水袋的使用
  1)目的:常用于保暖、解痙、鎮(zhèn)痛。
  2)操作步驟
  備齊用物,檢查熱水袋無破損,測量水溫,調(diào)節(jié)溫度至6070℃
  將熱水袋放平,去塞,一手持熱水袋口邊緣,另一手灌入熱水,邊灌邊提高熱水袋口,以免熱水溢出,灌至熱水袋容積的1223滿即可。
  將熱水袋慢慢放平,排盡袋內(nèi)空氣,旋緊塞子,擦干熱水袋后倒提,并輕輕抖動一下,檢查無漏水,裝入布套中。
  攜熱水袋至床旁,核對解釋后,將熱水袋放置在所需部位。
  用熱時間:30分鐘。
  用畢整理用物,安置病人,整理床單位。
  將熱水袋倒空,倒掛晾干后,吹入少許空氣,擰緊袋口存放于干燥陰涼處,以免兩層橡膠粘連。
  洗手,記錄熱療的部位、時間及熱療的效果和反應。
  3)注意事項
  對嬰幼兒、老年人、昏迷、末梢循環(huán)不良、麻醉未清醒、感覺障礙等病人,
熱水袋的水溫應調(diào)至50℃以內(nèi),并用大毛巾包裹,以避免直接接觸病人的皮膚而引起燙傷。
  熱水袋使用過程中,應經(jīng)常觀察局部皮膚的顏色。如發(fā)現(xiàn)皮膚潮紅,應立即停止使用,并在局部涂凡士林,可起保護皮膚的作用。
  熱水袋如需持續(xù)使用,應及時更換熱水。
  嚴格執(zhí)行交接班制度。
  (2)紅外線燈
  1)目的:消炎、解痙、鎮(zhèn)痛,促進創(chuàng)面干燥結(jié)痂,保護肉芽組織生長,以利傷口愈合。
  2)操作步驟
  根據(jù)需要選擇不同功率的燈頭,備齊用物,攜至床旁,核對、解釋,以取得合作,需要時加屏風遮擋。
  協(xié)助病人取舒適體位,暴露治療部位。
  
移動紅外線燈頭至治療部位斜上方或側(cè)方,一般燈距為3050cm,以病人感覺溫熱為宜,如燈頭有保護罩,可以垂直照射。
  每次照射時間為
2030分鐘。
  照射完畢,關閉開關。應囑病人休息15分鐘后再離開治療室,以防感冒。
  清理用物,整理床單位。
  洗手,記錄治療的部位、時間及治療的效果和反應。
  3)注意事項
  根據(jù)治療部位選擇不同功率的燈頭,如手、足等小部位用250W為宜,胸腹、腰背部等可用5001000W的大燈頭。
  照射面頸部、胸部的病人,應注意保護眼睛,可戴有色的眼鏡或用濕紗布遮蓋。
  照射過程中,應使病人保持舒適體位,囑病人如有過熱、心慌、頭暈等,應及時告知醫(yī)護人員。
  照射過程中,應隨時觀察病人局部皮膚反應,如皮膚出現(xiàn)桃紅色的均勻紅斑,為合適劑量;如皮膚出現(xiàn)紫紅色,應立即停止照射,并涂凡士林以保護皮膚。
 。3)鵝頸燈:利用紅外線、可見光線的輻射熱作用而產(chǎn)生熱效應。其操作方法、注意事項同紅外線燈。
  2.濕熱法
 。1)濕熱敷法
  1)目的:
常用于消炎、消腫、解痙、鎮(zhèn)痛
  2)操作步驟
 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,向病人解釋,以取得合作。
  病人取舒適體位,在熱敷部位下面墊橡膠單及治療巾,局部涂以凡士林,上面蓋一層紗布。
  將敷布浸于熱水中,用長鉗擰敷布至不滴水為度,抖開敷布用手腕掌測試溫度,如不燙手即可折好敷于患處。上面可放置熱水袋,并蓋棉墊或用大毛巾包裹,以保持溫度。如病人感到燙,可揭開敷布一角以散熱。
  及時更換敷布,每35分鐘一次,熱濕敷時間為1520分鐘。
  熱濕敷完畢,用紗布擦凈患處,整理用物。
  安置病人,整理床單位。
  洗手,記錄熱濕敷的部位、時間及熱濕敷的效果和反應。
  3)注意事項
  面部熱濕敷的病人,
敷后15分鐘方能外出,以防受涼感冒。
  熱濕敷過程中,應注意觀察局部皮膚狀況,及時更換敷布,每
35分鐘一次,以保持適當溫度。
  有傷口的部位作熱濕敷時,應按無菌操作進行,敷后傷口按換藥法處理。
 。2)熱水坐浴
  1)目的:
可減輕盆腔、直腸器官的充血,達到消炎、消腫、鎮(zhèn)痛和局部清潔、舒適的作用,常用于會陰、肛門疾病及手術(shù)前后等病人。
  2)操作步驟
 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,核對病人,作好解釋,關閉門窗,用屏風遮擋,協(xié)助排便,洗凈雙手。
  
坐浴盆置于坐浴椅上,倒入坐浴液至浴盆的12滿為宜,將水溫調(diào)至4045℃。
  協(xié)助病人脫褲至膝部,先用紗布蘸拭,待臀部皮膚適應水溫后再坐入盆中。
  隨時調(diào)節(jié)水溫,添加熱水時要注意安全,囑病人偏離浴盆,以防燙傷。
  
坐浴時間為1520分鐘。
  坐浴完畢,擦干臀部,協(xié)助穿褲,臥床休息。
  根據(jù)傷口情況,按無菌操作進行換藥,整理床單位,清理用物。
  洗手,記錄坐浴的時間、所用藥液及坐浴的效果和反應。
  3)注意事項
  坐浴過程中,應注意病人安全,隨時觀察其面色、脈搏等,如病人主訴頭暈、乏力等,應立即停止坐浴。
  對會陰、肛門部有傷口的病人,應準備無菌浴盆及坐浴液,并于坐浴后按換藥法處理傷口。
  
女病人在月經(jīng)期、妊娠末期、產(chǎn)后兩周內(nèi)及陰道出血、盆腔器官有急性炎癥時,不宜坐浴,以免引起感染。
  (3)局部浸泡
  1)目的:用于消炎、鎮(zhèn)痛、清潔及消毒傷口等。
  2)操作步驟
 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,核對病人,作好解釋,以取得合作。
  配溶液至浸泡盆的12滿,
調(diào)節(jié)水溫至4045℃。
  將需浸泡的肢體慢慢放入盆中浸泡,需要時用鑷子夾取紗布反復清洗創(chuàng)面。
  隨時添加熱水,以維持所需溫度。
  浸泡時間為30分鐘。
  浸泡完畢,擦干肢體,協(xié)助病人取舒適臥位。
  有傷口的病人,按換藥法處理傷口。
  整理床單位,清理用物。
  洗手,記錄浸泡的部位、時間、所用藥液及浸泡的效果和反應。
  3)注意事項
  浸泡過程中,應注意觀察病人局部皮膚情況,如出現(xiàn)發(fā)紅、疼痛等反應,應及時處理。
  浸泡過程中,應隨時添加熱水或藥液,以維持所需溫度;添加熱水時,應將病人肢體移出盆外,以防燙傷。
  
有傷口的病人,需用無菌浸泡盆及浸泡液,且浸泡后按換藥法處理傷口。

頂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發(fā)表評論
請自覺遵守互聯(lián)網(wǎng)相關的政策法規(guī),嚴禁發(fā)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動的言論。
評價:
表情:
驗證碼:點擊我更換圖片
 
招生方案 | 免費試聽 | 報名演示
課件更新 | 網(wǎng)校介紹 | 答疑周刊
網(wǎng)校學員——快速注冊通道
衛(wèi)生資格考試培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