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注冊 找回密碼

中醫(yī)基礎 五法論治中醫(yī)血癥

時間:2009-09-14 23:04來源:中藥學職稱考試 作者:lengke 點擊:
  

出血癥即出血性病癥。包括目衄、鼻衄、齒衄、發(fā)斑、咳血(咯血)、吐血(嘔血)、尿血、便血、崩漏下血種種。祝氏經(jīng)驗:首辨虛實,繼辨寒熱,再辨歸臟屬腑,還辨血與氣的關系,最后確立治法。概括論之,多用五法為治,分述如下:

  (一)上病取其下

  凡上部出血的病癥如鼻衄、咯血、嘔血等,須用降氣、降火、降血之法,引其下行則血能循經(jīng)。常用藥有牛膝、代赭石、花蕊石、降香、黃芩、黃連、山梔、生石膏、麥冬、玄參、藕節(jié)、白及、白茅根等。代表方如旋覆代赭湯、麥門冬湯、玉女煎、瀉白散。

 。二)下病取其上

  凡下部出血的病癥如便血、尿血、崩漏等,須用升提、舉陷、固澀之法,升其清陽,固其滲漏,則血有所統(tǒng)。常用藥有黑升麻、黑芥穗、生荷葉、柴胡、地榆、槐花、杜仲、川斷、山萸肉、補骨脂、血余炭、烏賊骨、旱蓮草、柿餅炭、赤石脂、禹余糧等。代表方如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湯、四生丸、黃土湯。

  (三)上下皆出血,治惟取其中

  若上見吐衄,下見便漏,降血或升提均不宜者,惟培補中土、益氣固脫乃屬良法。常用獨參湯治之,使無形生有形,而后再以歸脾湯、歸芍六君子湯調(diào)理脾胃,滋其化源。

 。ㄋ模┯袦苫,有瘀不宜補

  血溢脈外,久則成瘀,瘀血不去,新血難生,且可再度出血,如跌打損傷之皮下瘀斑,外在出血紫黑成塊均為瘀血出血之證,治不宜補。誠如唐容川所說:“吐衄便漏,其血無不離經(jīng)……經(jīng)隧之中,既有瘀血踞住,則新血不能安行無恙,終必妄走而吐溢矣,故以去瘀為治血要法。”常用藥有花蕊石、三七粉、茜草根、郁金、酒軍炭、荊芥炭、蒲黃炭等。代表方如花蕊石散、十灰散、茜根散。

 。ㄎ澹┯盟幉患兒,治血兼顧氣

  出血癥不宜純用一派苦寒涼澀之品,因血得寒則凝,純用不僅苦寒克害脾胃,且易生留瘀之變。曾治1例尿血病人,前醫(yī)用知柏地黃湯加石韋、白茅根、生地榆、滑石等久治不效,祝氏考慮其為過用寒涼,致使火郁于內(nèi),不得發(fā)越,乃于原方加入少量荊芥、麻黃,辛溫反佐,取“火郁發(fā)之”之義,服藥數(shù)劑而血止。祝氏治療血證時非常重視氣對血的影響,氣血相互為用,氣逆則血升,氣虛則血脫,前者宜降氣降火,后者宜益氣固脫,故在治療血證的方中每見用旋覆花、蘇子、黃芪、黨參、白術等氣分之藥。

  前人治療出血癥常用炭類藥物,根據(jù)五行生克規(guī)律,認為紅屬火,黑屬水,水能克火,從而有“血遇黑則止”、“火燒諸黑藥皆能止”之說,元代葛可久《十藥神書》創(chuàng)制十灰散治療肺病咯血,所用藥物均取炒炭,療效甚佳,可見中醫(yī)炭藥止血的理論是前人實踐經(jīng)驗的總結。祝氏繼承前人經(jīng)驗,悉心體會,治療血證亦喜用炭類藥物,初步統(tǒng)計有40余種。祝氏認為,必須根據(jù)病情的虛實寒熱等酌情選用2~3味。對現(xiàn)代藥理證實某些止血藥炒炭后會降低療效者亦宜慎用。茲歸類如下:

  溫經(jīng)止血藥類:炮姜炭、側(cè)柏炭、艾葉炭、山萸炭、熟地炭、百草霜、伏龍肝。

  清熱止血藥類:貫仲炭、地榆炭、黃芩炭、黃柏炭、川軍炭、茅根炭、槐花炭、槐角炭、大小薊炭、藕節(jié)炭、椿根白皮炭。

  行氣止血藥類:香附炭、陳皮炭、枳實炭。

  化瘀止血藥類:茜根炭、血余炭、蒲黃炭。

  升陽止血藥類:荊芥炭、升麻炭、荷葉炭。

  固澀止血藥類:棕櫚炭、烏梅炭、蓮房炭、柿餅炭、木耳炭、白及炭、煅龍骨、煅牡蠣。

頂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發(fā)表評論
請自覺遵守互聯(lián)網(wǎng)相關的政策法規(guī),嚴禁發(fā)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動的言論。
評價:
表情:
驗證碼:點擊我更換圖片
 
招生方案 | 免費試聽 | 報名演示
課件更新 | 網(wǎng)校介紹 | 答疑周刊
網(wǎng)校學員——快速注冊通道
衛(wèi)生資格考試培訓
快速進入: 免費試用
詳情查看: 付款方式
電話咨詢: 4000-8787-36
QQ咨詢:

衛(wèi)生資格考試題庫視頻課程